Thursday, July 28, 2016

攀岩女生 李虹瑩



姓名:李虹瑩 年齡:30 。1986
職業: 攀岩選手
強項: 關關難過關關過-看不到極限
絕技: 肌肉總動員-纖細手臂卻能驅使強大的力量
高中時期虹瑩原在道館學習跆拳,喜愛面對挑戰克服困難,是奧運金牌得主朱木炎的學妹,但高三的時候,重要比賽前的一場車禍讓她逐漸淡出了跆拳道圈。而自小就喜愛東爬西爬的她在2004年上大學時參加了攀岩社的迎新,展開了精采的攀岩旅程,也讓她無法克制地愛上攀岩;由於虹瑩算是科班出生,體能的狀況一直都保持得相當不錯,初次攀爬前便猜想像這種僅是幾個點抓一抓就可以爬完的路線,對擁有爬牆、爬樹、爬櫃子經驗豐富的她應該再輕鬆不過。沒想到一開始在福和橋嘗試路線手就痠到極限,肌肉緊繃到完全無法使力,讓她開始重新用不一樣的眼光看待這個運動。
爬岩生活展開的前兩年虹瑩毫無阻礙的不斷進步,她非常喜歡完成路線和訓練後帶來的滿足感,直到2006高雄亞錦賽,看到亞洲籍的世界好手Akiyo Noguchi和Jain Kim的表現後大受衝擊,第一次見到國際級表現的她不敢相信原來攀岩可以這樣爬,這就像沒看過體操比賽的人不知道後空翻可以三圈一樣。這場比賽中她明白了台灣與外國的落差,也發現原來競賽可以刺激出高效率的成長速度,於是她將比賽變成一個看得見的目標,參加比賽當作一項手段來督促自己更上一層樓。當時的虹瑩已經是國內女子組的常勝軍,於是短程目標放眼一年一次的亞錦賽,希望可以逐年在亞錦賽獲得更好的名次。藉著體院的知識背景、少見的天賦,儘管偶而還是會有小小的瓶頸與沮喪,依然在一場場比賽淬鍊與訓練下一再的自我突破。
不過熱愛攀岩的虹瑩卻在 2011年的時候遇到爬岩生涯中最低潮的一段時光。當時的她人在嘉義工作,因為缺乏岩伴的關係,下班後經常都是自己獨自面對著岩牆,單獨一個人的訓練過程枯燥無聊而且辛苦,更重要的是沒有同伴可以互相切磋,這使得她經常心情低落提不起勁。加上當年的亞錦賽因故宣布取消,頓時讓為比賽準備了大半年的虹瑩滿腔鬥志消磨殆盡,失去訓練上心情的寄託,產生掉落谷底頓失方向的無力感,當時甚至動念乾脆放棄選手之路,產生轉而擔任教練一職的想法。 而就在這最低潮的時候,香港朋友邀請他參加香港全國錦標賽,一時失去目標心情沮喪的她本著散心的目的前往,想不到竟然一舉奪得第一名的好成績,讓她既驚喜又受到鼓舞,加上香港友人的鼓勵與打氣,她決定即使環境不許可也要為自己創造機會,要往國際走,以多參加國際賽事的方式來觀摩頂尖選手的水平和實力。
於是在 2012年她規畫了三個月的世界攀岩巡迴行程,安排參加各地的比賽、到不同的岩館去體驗,起初家人非常反對,認為應該安分地找固定工作為未來鋪路,而不該冒險投入不一定有回報的活動。但決心和目標明確的虹瑩非但沒打退堂鼓,更靠自己的力量完成這趟旅程,以實際行動來說服家人,而其中參加歐洲的比賽是她一直想完成的目標,這次的目標很簡單:期許能用不過於緊張的平常心應賽,累積經驗並且觀摩。她笑容複雜的說:這幾個月給了她一場震撼教育,深深體認到國外選手和自己實力上的差距,每場比賽都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期待自己可以身在其中,但又擔心挫折感與日俱增。
旅程中她曾一次待在奧地利岩館兩星期,遇到多國選手在當地訓練迎接下一場歐洲賽事,發現國際選手們光是熱身路線自己就要非常多次的嘗試才能連貫整條路線。選手們的訓練路線更是困難,單一動作都難度極高,明顯看出自己的力量不足與技巧的落後,在一旁觀察選手集體訓練模式的虹瑩,也驚嘆於他們訓練的明確與效率,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路線,並且知道誰幫誰確保,迅速地做著輪替不浪費任何一點時間。而不只是選手們的程度很高,就連當地一般人也都有相當的程度,可以說是大開眼界。

在歐洲行程後的青海世界盃,她因為一開始判斷錯誤而早早下場,這時挫折感達到了極限,認清了自身目前的水平還不夠與國際選手競爭,必先經過一番訓練才能與他們在世界這個舞台上競爭,於是虹瑩將經驗整理化為自己學習的資料庫。她觀察到自己在抱石的力量遠輸國際選手,在先鋒賽的判斷上又經驗不足,但自己的能力方面還有很多地方可以開發,尚未遇到真正的極限(以往訓練過程中遇到的瓶頸總可以在兩三個月中突破),比起國際知名的職業選手,現在缺乏的是應該是密集且全面向的訓練(就她的實際觀察 AKIYO的訓練量大概是她的兩倍),因此回國後虹瑩參加了一場在日本的訓練,過程中法國教練提醒她多花心思在路線的記憶與力量的提升還有呼吸的調控,聽了這番話後她驚覺原來自己連這麼基本的能力都還不足,應該要忘記比賽輸贏,專注在能力的開發和進步上面才對。
虹瑩是很有衝勁的攀岩人,目標明確地一步步朝著國際舞台前進,她的夢想是某一天能站上世界賽事的決賽舞台,與頂尖選手們同台競賽。現在她又將開始另一趟攀岩旅程-到加拿大攀岩兼打工,希望能累積更多的經驗值,將潛能發揮到極致。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